“枫” 起大坪:司法护航园区经济,多元解纷促社会和谐
2025-08-21 10:17:0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刘建军 | 作者: | 点击量:5922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 通讯员 周华勇

在汝城县三星工业园区巡回审判点,大坪法庭法官正通过多元调解平台调解一起跨省借贷纠纷。粤湘两地当事人经实时对话达成和解,这场 “云端调解” 不仅化解了持续半年的矛盾,更标志着新时代 “枫桥经验” 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。大坪法庭以司法服务园区经济、提升调解质效、构建多元解纷网络为抓手,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。

服务园区经济:司法护航营商环境的 “大坪样本”

机制创新破解企业难题

面对三星工业园区企业密集、纠纷频发的现状,大坪法庭创新推出 “保全 + 调解” 解纷模式。2024 年处理两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时,法庭诉前保全冻结被告企业账户后,迅速在园区巡回审判点组织调解。法官以 “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面影响” 为切入点,劝导双方互谅互让,最终促成被告先行支付 90 万元工程款,剩余款项分期履行。这种 “以保促调、以调促和” 的机制,既保障了原告权益,又避免了被告企业因账户冻结导致资金链断裂,实现 “双赢”。

数据显示,2024 年大坪法庭通过该模式化解涉企纠纷 5 起,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 1100 万元。同时,法庭联合执行局建立 “绿色执行通道”,对涉企案件优先立案、快速执行,全年强制执行收回中小微企业欠款 2782 万元,执行到位率达 59.39%。

精准服务助力产业升级

针对园区内电子信息、新材料等主导产业,大坪法庭制定《涉企案件审理指引》,明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、民间借贷等案件的审理标准。在处理某建筑公司与某科技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时,法庭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调解,经五轮、长达 40 小时的磋商,促成双方达成涉及工程消防验收、施工整改返修等内容的补偿协议,既化解矛盾,又推动企业技术升级。

此外,法庭定期开展 “法治体检” 活动,为园区企业提供合同审查、风险评估等服务。2024 年共走访企业 46 家,提出法律建议 87 条,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 32 项。某新材料企业负责人感慨:“法庭的‘法治体检’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,现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同比下降 75%。”

调解率、撤诉率双提升:案结事了的 “大坪实践”

科技赋能提升解纷效率

大坪法庭依托 “多元解纷” 平台,年均处理跨域纠纷 50 余起。2025 年 3 月,通过远程视频调解一起涉粤民营企业借贷纠纷,从立案到结案仅用 6 小时,当事人诉讼成本降低 35%,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 51.58 天。这种 “线上 + 线下” 融合的调解模式,让山区群众 “足不出户” 化解矛盾。

同时,法庭建立 “类型化调解库”,针对劳动争议、买卖合同纠纷等常见案件,制定标准化调解流程。在处理某建筑公司分公司与某电子商务公司拖欠工程款纠纷时,调解员按照 “证据固定 — 责任认定 — 分期支付” 三步法,仅用 3 天就促成双方达成协议,既保障了建筑公司分公司的合法权益,也为电子商务公司提供了喘息空间,实现双赢。

“小案不小办” 彰显司法温度

在大坪法庭,“1 万元标的案” 与 “百万元纠纷” 同等受重视。2024 年,法庭审理一起涉案标的 0.5 万元的民间借贷纠纷,在无借条和明确利息约定的情况下,法官依据微信转账凭证、聊天记录等间接证据,结合双方证据和辩解综合判断,依法认定借贷关系并判决归还本金。

类似案例中,法庭为园区涉企案件开辟绿色通道,快审快结租赁合同纠纷 16 起,平均审理周期仅 12 天。“法官跋涉数十里山路,到瘫痪当事人家中调解离婚案” 的场景并不鲜见。2025 年 3 月,法官背着国徽走进李某家中,通过 “背靠背” 调解促成夫妻和好。当事人李某含泪说:“法官把法庭搬到我家,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。”

数据印证成效:2024 年大坪法庭调解撤诉率达 48.7%,同比上升 6.2 个百分点;上诉率 5.5%,位居全市法院前列。全年收到群众感谢信 10 封、锦旗 3 面,其中一面写着 “倾力调解化纷争,和谐共赢促发展”,成为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。

​多元联动:基层治理的 “大坪模式”

“法庭 + 乡镇” 构建解纷网络

大坪法庭主动融入当地 “大综治 + 三长制” 乡村治理机制,与乡镇政府建立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。2024 年,联合乡镇干部、村支书开展 “周排查、月研判”,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103 起,辖区诉讼案件同比下降 8.75%。

在处理某村相邻权纠纷时,法庭联合国土所、村委会现场勘验,通过 “划分责任田 — 明确四至边界 — 签订调解协议” 三步走,化解了纠缠 10 年的矛盾。村民宋某感慨:“国徽挂在哪里,法庭就开在哪里,这样的审判我们信服!”

“司法所 + 乡贤” 激活基层智慧

大坪法庭创新 “1+1+N” 调解模式(1 名法官 + 1 名司法所干部 + N 名乡贤),邀请德高望重的 “五老” 人员参与调解。在处理某老年夫妻离婚纠纷时,联合司法所、村委会开展 “拉家常” 式调解,通过 “子女劝和 — 回忆往事 — 重温亲情” 三招,让反目夫妻破镜重圆。

此外,法庭与司法所建立 “先行调解” 机制,对乡贤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出具调解书,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。2025 年,通过该机制先行调解案件 35 件,无一例反悔。

“站所联动” 延伸服务触角

大坪镇、井坡镇赶集日,“法治集市” 在镇区主街开市。由法庭、镇人大代表联络站、司法所组成的法治宣传队,通过 “情景式” 互动教学、“门诊式” 法律咨询,吸引 600 余名群众参与,发放防电诈手册、民法典图解等资料 800 余份,解答法律问题 120 个。

这种 “法官 + 代表” 双核驱动模式,推动信访调解、普法宣传与代表履职深度融合。镇人大主席表示:“通过站所联动,我们实现了‘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’的目标。”

新时代 “枫桥经验” 的大坪答卷

从 “多元调解” 到 “田间开庭”,从 “类型化调解” 到 “乡贤参与”,大坪法庭以创新实践诠释新时代 “枫桥经验” 的深刻内涵。三年来,构建的 “法庭 + 乡镇 + 社会组织” 立体解纷网络,让 98% 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;推出的 “司法服务园区十项举措”,为企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;创造的 “小案精办” 模式,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。

如今,在大坪镇的青山绿水间,常能看到身背国徽、手持案卷的法官穿梭于村舍阡陌。他们以 “如我在诉” 的情怀,将 “枫桥经验” 化作基层治理的实践密码,绘就 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 的和谐画卷。这片红色土地上,法治与温情的交响曲正愈发嘹亮。

责编:刘建军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